9月23日,记者从浙商银行获悉,今年上半年撮合落地多笔保险债权投资计划,而自2020年开展险资撮合业务以来,到目前为止已在武汉、郑州两地落地业务数十笔、合计近300亿元。
所谓保险债权投资计划,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、通过向保险公司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融资安排。商业银行在撮合业务落地的同时,扮演托管人角色,为计划资金提供存管和清算等服务。
险资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有三种途径:一是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对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;二是通过购买债券、股票对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;三是通过债权、股权、夹层等其它方式对实体经济的项目融资。
2020年9月,作为资管新规保险细则之一的《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》出台。受益于设立程序改革等政策,作为保险资管产品主流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进一步丰富扩容,登记注册数量和规模出现井喷。
以今年6月落地的“长江养老-武汉地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”为例,在武汉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,武汉地铁集团面临旺盛的资金需求,亟需拓宽融资渠道、优化负债结构,扩充长期、稳定的大规模资金来源。
浙商银行武汉分行通过多元化撮合方式,在对接多家机构后为其推介了长江养老永续保险债权投资计划,并在担保条件落实、合同条款谈判中积极发挥作用。最终该计划顺利落地,为武汉地铁集团提供融资30亿元,首期落地6亿元。
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,类似这样的方式,商业银行与保险资管公司合作,通过设立债权投资计划,将长期限、大金额、低成本的保险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,不仅能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需求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还能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、改善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状况。
数据显示,债权投资计划对险资的吸引力日渐显现,截至2021年6月末,登记注册的债权投资计划已近2000只,规模近4万亿元。其中,今年上半年登记注册的共有227只、4578.55亿元,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4.42%、82.49%。
两年来新创设的债权投资计划,投资行业范围也在不断延展,不再局限于基建、不动产等传统领域,可发起债权投资计划的行业和领域变得越来越多。比如近年来不少债权投资计划投向了新能源、芯片、城市轨道交通、工业互联网领域,谋篇布局“新基建”项目,逐渐形成对“两新一重”领域(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、新型城镇化建设、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)的覆盖。
浙商银行今年上半年撮合落地的多笔保险债权投资计划,除了前述投向城市轨交的“长江养老-武汉地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”外,还有“光大永明-陕煤神木电化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”“中英益利-陕西有色硅材料项目债权投资计划”等在能源、新材料领域的探索。
区域分布方面,武汉、郑州两地的集中度较高,浙商银行上半年发生的业务中超过半数花落这两个“新一线”城市;浙商银行自2020年开展险资撮合业务以来,到目前为止已在两地成功落地业务数十笔、合计近300亿元。
据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,当前围绕“上规模、调结构、控风险、创效益”主线,浙商银行重点聚焦“大零售、大公司、大投行、大资管、大跨境”五大业务板块,险资撮合业务即是该行“大投行”业务板块加强业务模式创新、支持实体经济的有力举措。
“险资撮合作为银行授信业务的补充,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,满足实体经济对保险资金体量大、期限长的直接融资需求。”前述负责人说,“同时,它还能为银行增加低成本存款来源、创造中间业务收入,有效提升银行经营质效。”